民族艺术简介
《民族艺术》(CN:45-1052/J)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,自创刊以来,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,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。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。
《民族艺术》刊发各类关于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的文章,尤其欢迎选题独特、材料丰富、方法新颖、视野开阔的文稿,提倡立体性跨学科研究。
杂志文章特色
1.稿件字迹清晰,并提供与文章内容相符的图片资料。
2.投稿请提供内容摘要、关键词,作者的姓名、职务或职称、工作单位、详细通讯地址、联系电话、邮政编码。
3.该刊对决定采用的稿件有删改权,不同意删改者请在投稿时申明。
4.该刊投稿一律不退,作者自留底稿。在六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者,作者可自行处理。
5.参考文献必须在文中用[数字]标出对应标号,参考文献统一列在文后。
杂志分析报告
注: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,如致谢、稿约、启事、勘误等
注:比率 =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/ 当年发文量 * 100%
注: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,如致谢、稿约、启事、勘误等
艺术探索,文化研究,艺术人类学,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介,学界名家,新时代故事学研究,视觉人类学,文化遗产关键词,前沿论坛,艺术与设计,海外视域,中国民间文学前沿讲坛,艺术考古,非物质文化遗产,艺术·文化,发现异邦,封面说明,文学·文化,神话·图像,封底说明,创研艺术家,谣言探究,学界资讯,民间文学前沿讲坛,学人治学,戏剧·音乐·舞蹈,生活艺术,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,艺术名家,中青年艺术家,文化遗产,美术与考古,艺术人类学名著导读,艺术考古与艺术史,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,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,中国史诗学,工匠与工艺文化,“一带一路”艺术考古,传统艺术,学术访谈,故事学研究,文化遗产研究,美术探究,中华传统艺术的海外传播,音乐·舞蹈·戏剧,艺术遗产纲目 藏戏,跨界族群音乐探析,中国墓室壁画研究,丝绸之路中外工匠文化史料整理与研究,艺术文物,人类学的黄土文明研究,黄土文明研究,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简介,审美人类学,族际生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,本土美学观念的人类学研究,谣言研究,非物质文化遗产横向问题研究,礼俗互动与乡村治理,道教艺术研究,美术·书法,品文论艺,建党100周年专题,民族音乐研究,艺术人类学关键词,纹藏,“美好生活”的美学观照,艺术乡建的多元对话,新文科视域下的艺术学评价体系研究,实践艺术·艺术与乡村振兴,图像考古,“深耕”的影像民族志,墓室壁画研究,戏剧·音乐,戏曲文献研究,艺术与乡村振兴,音乐·戏剧,跨境族群音乐,神话图像,工匠文化,壮族歌谣韵律语法研究,礼俗社会研究,艺术·设计,传统戏曲,艺术设计,美术考古,线路音乐遗产研究,前言论坛,公约,深化·图像,名家名作,口头传统概说,民族乐器,神话,传统艺术_皮影雕刻,访谈,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,艺术与哲学,左江岩画研究,会议综述,艺术与人类学,玉帛之路,美术研究,彩页 传统艺术,学界资迅
摘要:民俗学是研究民众生活的学问,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。苏格拉底开辟了哲学的新天地,开辟了哲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对话时代。所谓“以问题为中心”,一是拷问世界是什么,万物的结构是什么;另一点就是认识人类本身,认识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。这是哲学家的自觉意识,其实也是民俗学者的自觉意识。
摘要:在从事民俗学研究的三十多年里,邢莉经历了一个从民间文学到民俗学研究,从文献到田野耕耘,从个人兴趣到为学科立命的转变和提升。在研究探索的历程中,邢莉树立了田野调查中的自觉意识,进行了把自己“情境化”的田野实践,同时还提炼出田野调查的动态性和反思性特点,回答了如何在田野调查中正确树立民族观与民俗观等问题。正是在这种深入田野调查的实践中,邢莉确立了民俗学科既是社会学科又是人文学科的认识。她的代表作《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》是田野实践的重要成果,此书利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,阐释了在中华文明总体格局中草原游牧文化的变迁情况,为我们认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和草原游牧文化,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实践经验。
摘要:陶器从自然半自然物象到具象的泥俑,或到以圆形等几何形制为主的陶器,中间经历了多少失败、发现和修正,最后形成一些在世界不同人群中大致趋同的制作模式和基本形状。这说明人类认知发生的某些共性是跨种族和地域,有共同规律的。陶器的制作和传播,伴随着人类科技和艺术能力发展的漫长过程。对陶器器型的分类,对实用塑型、具象塑型和幻化塑型陶器的功能进行初步观察,可以分析陶塑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是怎样进行描述的。从陶塑“直播”的历史现场,可以看到古代建筑、服饰、交通、狩猎、养殖、农耕、手工艺等社会日常生活、社会礼仪以及文化交流的实况。陶塑还把神话传说和信仰、伦理等不可见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,通过具象化或幻化的方式显示,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。所以说,陶塑也可以视为古代文化志的一种视觉文献。
摘要:2017年6月,第十二次玉帛之路(玉门道)考察在玉门花海汉长城遗址采集到马鬃山玉矿的玉料,这表明马鬃山玉是在新疆和田玉之外很早就输送中原的战略物资,其路线有北道(草原戈壁道)和南道(河西走廊道)。目前可知马鬃山玉进入河西走廊的路线有三条支线,即音凹峡—桥湾线、玉门花海线和小马鬃山—金塔线。这三条支线中的前两条路线都必经汉代玉门县,可知最早的玉门关应在汉代玉门县,最初的玉门和玉门关二名可兼指新疆玉、敦煌玉和马鬃山玉的入关门户。
摘要:节日与节气在应用空间和文化结构方面既有区别,又有联系。节气的文化渊源和文化应用主要集中在哲学、农耕、社会等领域,表现为时空观、人生观、风俗观的自然衔接和服务生产实践的方向。节日的内涵空间包括信仰、仪式、语言、征物、饮食、艺术等基本领域,形成了“节信”“节事”“节语”“节物”“节食”和“节艺”并存同在的结构形态,使节日具有固定而周圆的呈现方式和多路传承的文化张力。
点评详情